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为何会出现负值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供应商小编将与大家讨论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试经验,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许多实验室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时,都是采用读取样品吸光度(以A表示)的方式,将结果带入标准曲线求算待测物质的浓度,可是有时浓度计算的结果,特别是在杂质或有害物质含量测定时,会出现负值,让人费解,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部分的样品浓度测定过程都是采用溶液的形式进行的,例如液体样品可以直接加入比色皿读数,或经合适的溶剂稀释后加入进行测定,例如固体样品则通常溶解于溶剂后,配成浓度适中的溶液,再置于比色皿中测试。我们会在仪器参数中选择特定的波长,该波长的吸光度读数是否就代表了待测物质的响应呢?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因为紫外光在经过比色皿的时候,不仅有溶质对于光的吸收,还包含了溶剂和其他内容物,也包括了比色皿本身对于光的阻挡和吸收。所以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程里,我们通常会先使用样品的介质,例如溶剂,读取空白值,再测试样品的吸光度读数,那么读数结果即为样品溶液与空白溶剂的差值,也就是待测物质的响应了。
因此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试结果,是一个相对的结果,是样品溶液相对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差值。
在某些实验中,待测物质的含量是非常低的,可能低于了仪器的检出限,也就是低于了仪器的检测能力,对于仪器来说,含量近似于零,也就是说,样品溶液近似于溶剂,读数的结果近似为零。零值的出现在有些情况下是大家可以接受和解释的,那么负值呢?
如果浓度出现负值有两种不同的情况需要讨论:
1,吸光度小于零,浓度小于零:
吸光度的重复性是考量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同一样品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吻合程度。由于仪器和环境的波动,每次的读数值会在一定范围能存在正负偏差。那么如果理论结果为零,而实际的吸光度读数可能会在零值的左右有一定的浮动,即会有负值的出现。吸光度小于零,浓度的计算值也可能小于零。但是负值不能超出仪器重复性的限度。
2,吸光度大于零,浓度小于零:
由吸光度求算浓度通常通过标准曲线法来执行,使用不同浓度的标样,依次测定吸光度,以浓度C和吸光度A按照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线性方程为A=k*C + b的形式。如果曲线在y轴的截距b为正值,那么在A<b 的时候,浓度C会出现负值。
综上所述,紫外分光光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负值并不奇怪,关键是应当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果符合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讨论负值的大小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合理,我们通常以小于仪器检出限进行报告。如果负值的绝对值已经超出合理范围,通常可以选择重新读取空白,或重新制备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后重复测试。
- 上一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水中放射性元素钍
- 下一篇: 解读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