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供应商-让奇(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分子荧光光谱法与化学发光分析法

来源:http://www.run-qee.com/   作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更新日期:2016-09-28 08:34:49    点击:2426

分子荧光光谱法与化学发光分析法

 

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能量(电能、热能、化学能和光能等)被激发到较高电子能态,从不稳定的激发态跃迂回基态并发射出光子,此种现象称为发光。基于分子发光建立起来的方法称为分子发光光谱法(molecular luminescence spectrometry)。分子发光光谱法包括分子荧光光谱法(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分子磷光光谱法(molecularosphorescence spectrometry)、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ometry)和生物发光法(bioluminescence)。
荧光和磷光同属光致发光,发射荧光时电子能量转移不涉及电子自旋改变,荧光寿命较短(10^-11~10^-7 S)。荧光是由单重态—基态跃迁产生的,受激发的自旋状态不发生变化。磷光是由三重态—基态跃迁产生的,发射磷光时伴随电子自旋的改变,在辐射停止几秒或更长一段时间后,仍能检测到磷光,磷光寿命略长(10^-4~10 s)。
化学发光是指某些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吸收了反应时产生的化学能,反应产物分子由基态激发至激发态,受激分子由激发态再回到基态时,发出一定波长光的过程。生物发光是指生物体发光或生物体提取物在实验室中发光的现象,是由细胞合成的化学物质,在一种特殊酶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子受光能激发后,由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S1)跃迂回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时所发出的光辐射称为分子荧光。由于分子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此荧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是荧光物质的基本特征。测定激发光谱时,通常是在一定的狭缝宽度下,固定待测物质的发射波长,然后改变激发光的波长,测量不同激发光波长所产生的荧光强度的变化。荧光强度最大处所对应的激发波长就是最适宜的激发波长,称为最大激发波长。此时分子吸收的能量最大,能产生最强的荧光。测定发射光谱时,是将激发光波长固定在最大激发波长处,然后不断改变荧光的发射波长,测定不同的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通常用λex和λem分别表示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可用于鉴别荧光物质,并可作为荧光测定时选择激发波长和测定波长的依据。
在一定条件下仪器所测得荧光物质发射荧光的大小用荧光强度来衡量。荧光是向四周发射的,没有固定方向,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实际上测量的是某一方向的荧光强度。荧光是光致发光,而物质吸收光以后再发射光,所以荧光强度应与入射的光强度以及荧光量子产率成正比。荧光强度与浓度成正比。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正比关系式只有在被测物的浓度较低时才成立。

上海让奇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等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的厂家和经销商。产品有G9系列双光束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D8系列准双光束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7比例监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6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K5系列可见分光光度计等G、D、T、K四大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