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器
检测器的功能是检测光信号、测量单色光透过溶液后光强度变化的一种装置。对检测器的要求是在测定的光谱范围内具有高的灵敏度:对辐射能量的响应时间短,线性关系好;对不同波长的辐射响应均相同,且可靠;噪声水平低,稳定性好等。常用的检测器有硒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等。它们通过光电效应将照射到检测器上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①硒光电池。硒光电池对光的敏度范围为300-800nm,其中又以500-600nm最为灵敏。这种光电池的特点是能产生可直接推动微安表或检流计的光电流,缺点是受强光照射或长久连续使用时会出现疲劳现象,表现为光电流逐逐渐下降。这时应停止使用,将它放置暗处使其恢复原有的灵敏度,严重时要更换新的硒光电池。
②光电管。光电管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应用较为广泛。它的结构是以一弯成半圆柱形的金属片为阴极,阴极的内表面涂有光敏层;在圆柱形的中心置以金属丝为阳极,接受阴极释放出的电子。两电极密封于玻璃或石英管内并抽成真凄。阴极上光敏材料不同,光谱的灵敏区也不同,可分为蓝敏和红敏两种光电管,前者是在镍阴极表面上沉积锑和铯,在210-625nm波长范围内均可用;后者是在阴极表面上沉积了银和氧化铯,适用范围为625-1000nm。与光电池比较,它有灵敏度高、光敏菏鬧窬-不鳥病苗笺衍占。图1-9是一个典型的光电管检测系统示意图。
③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是检测微弱光最常用的光电元件,它的灵敏度比一般的光电管要高200倍,因此可使用较窄的单色器狭缝,从而对光谱的精细结构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如图1-10所示。
图1-10中,K为光阴极,D1、D2、D3、D4、…、Dn。为二次发射极,又称打拿极。它一般被设计为凹面型,以利于电子聚焦;A为阳极,当有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阴极K上的光敏材料就发射光电子,这些光电子受电场加速,到达D1,由于D1的二次发射系数被设计成>1(即δ>1),因此,有较多的二次电子被电场加速到D2,以后逐渐放大。最后,在阳极A上形成很强的光电流信号输出。二次发射级数越多,发射系数越大,总的光电子放大系数也越大。
- 上一篇: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 下一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