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 - Vis)是分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200-780nm区域内光辐射的吸收特性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涉及的是分子的价电子在不同分子轨道间能级的跃迁,所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又称电子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分子的定量分析,是鉴定许多化合物,尤其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定性工具之一。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类
众所周知,许多物质都具有颜色,例如,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当含有这些物质的溶液浓度改变时,溶液颜色的深浅度也会随之改变,一般溶液愈浓,颜色愈深。因此通过比较待测溶液本身的颜色,或加入试剂后呈现的颜色深浅,来测定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的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这种方法仅在可见光区适用。以人的眼睛来检测颜色深浅的方法为目视比色法;以光电转换器件(如光电池)为检测器来检测颜色深浅的方法称光电比色法。随着近代测试仪器的发展,目前已普遍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中,按所用光的波谱区域不同又可分为可见光分光光度法(400-780nm),紫外分光光度法(200~400nm),红外分光光度法(3 x10^3~3 x 10^4nm)。其中,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仪器分析中府用帚广汙的分析方法之一。具有以下特点:
(1)灵敏度高。它所测的溶液的浓度下限可达10^-5~10^-6 mol/L(达μg量级),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2)准确度较好。该法的相对误差为2%-5%,若采用精密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相对误差可达1%-2%。对常量组分的测定,准确度不及化学法,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可以完全满足要求。如采用差示法,则可提高准确度,用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
此方法的优点是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仪器价格低廉,应用广泛。大部分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物质的微量成分都可用这种方法进行测定。
- 上一篇: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类型
- 下一篇: 光的基本特性